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0:54    次浏览
今天,葩姐注意到一部电影。上映三天,实时票房超过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和《爵迹》,紧跟《湄公河行动》,排名第二。(数据来源:CBO中国票房) 但累计票房却仅有1063.0万。 国内评分并不高,豆瓣评分只有5.8分。 北美所占票房仅有2600万。这部号称投资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,却面临票房口碑'双扑街'的局面。《宾 虚》 导演: 提莫·贝克曼贝托夫主演: 杰克·休斯顿 / 纳赞宁·波妮阿蒂 / 摩根·弗里曼类型: 剧情 / 历史 / 冒险故事发生在古罗马时期。犹太贵族宾虚遭到好友的背叛,全家被贬为奴隶,从而踏上一条复仇之路。如果仅仅是因为历史题材的局限性,而导致票房滑铁卢,还情有可原。但原因,却不在此。IP,不只限于国内。好莱坞在早几年就开始翻拍经典电影。导演提莫·贝克曼贝托夫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早在1907年和1925年,导演Sidney Olcott和Charles Brabin分别将这部改编自卢·华莱士的小说《宾虚:基督的故事》拍成电影。而1959年版威廉·惠勒执导的《宾虚》被奉为经典之作。在第32届奥斯卡12项提名,最终拿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等11座金像奖,创下奥斯卡历史上迄今最高得奖纪录。在电影史上,只有《泰坦尼克号》和《指环王3:王者归来》可以与之相比。(1959年版) 除此之外,1959版的电影,豆瓣和IMDB的评分均在8分以上。可以说提莫·贝克曼贝托夫的这部电影,头顶“无法超越经典”的压力勇气可嘉。 对比之下,从整体来讲,这部电影:外强中干。戴着史诗级巨作的帽子,意图以经典博人眼球,没想到却成为经典的炮灰。缺点一,在于故事情节的衔接。情节决定观众能否看懂这部电影。而故事情节的合理衔接,也决定这部电影的主题能否被人感知。《宾虚》的主题,在于宽恕和博爱。原有情节中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,在这部电影中弱化了许多。关于散播宽恕与博爱的重要人物:耶稣,其片段在这部电影里被完全删除。也就是说,我们看到的,是一部阉割版的《宾虚》。毕竟在国内上映,这类的切割电影并不少见。但除去删除的情节,葩姐看到的,依然是一段拼凑不合理的罗马故事。无论是复仇心理被救赎的过程,还是解除平民疾病痛苦阶段的过度,都不尽合理。缺点二:演技缺失。宾虚王子从小养尊处优,因此养成了温和,热爱和平的性格。在全家被贬为奴隶后,他开始对自己曾经的好友米撒拉充满怨气,并踏上了复仇之旅。这就奠定了男主角的情感基调为:喜爱和平—充满怨恨—意图复仇—相爱相杀。一直到最后皈依基督教的平静。然而无论是情绪转折,还是演员气质上的过度,在主角身上展现出来的,并不明显。不过老戏骨摩根·弗里曼的出演,却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。 尽管改编引起了多数观众的不满,但影片也存在值得称赞的部分。导演将多数精力,放在了技术与场面的设置上。影片中最大的两个看点:海战和赛马。男主角宾虚被流放到战舰上当苦力,并参与了罗马与希腊的海上对战。在宽阔的海面上,两艘船对战的火药味十足,军官在船上执导作战,奴隶在船底划桨。这一次气势磅礴的海上对战,带给了观众强有力的视觉冲击。 赛马更是影片的高潮点所在。在拍摄赛马戏时,剧组前后共拍摄了32天,动用86匹战马。加上强大的CG特效。让赛马的场景虽然不如经典版一样惊心动魄,却也让人感到血脉喷张。 但是,即使是在电影科技上下足了功夫,其真正内核部分的欠缺还是会让这部电影像葩姐所说的一样:外强中干。原本以宗教为主题,却在影片中大大削弱了宗教的元素,反而将两个人的相爱相杀列为叙事重点。也让这部影片在表现力上略显薄弱。 拍出一部高分电影,难。翻拍一部超越经典的高分电影,难上加难。但并不意味着没有。2005年彼得杰克逊翻拍的《金刚》,获得了78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、最佳音效剪辑、最佳混音!最佳美术指导提名。还有1964年的《窈窕淑女》和1997年的《洛丽塔》,都是在翻拍原有经典作品基础上的高分之作。不仅国内,还有国外。翻拍或许会带来大量的IP粉,但真正能够决定自己影片质量的,还是创作者本身。 要翻拍,就不要模仿。相比以往,我们胜在技术。可是,我们不能只靠技术。更多需要创新的部分,还是在电影的核心。当老版电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凸显出技术上的不足时,希望新版电影不要靠雷人和5毛特效取胜。了解更多内容记得关注葩姐微信:yingshipajie 哦!